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校长管理理念的变化及角色定位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校长管理理念的变化及角色定位

2013年05月09日 20:35:21 来源:五寨县新寨中心小学 访问量:260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校长管理理念的变化及角色定位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诸多期待和挑战,对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和知识结构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也为中小学的师资培训提出了新的课题。新课程强调要建立组织开放合作的教师团队,鼓励教师运用开创性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所有这些理念和要求要落到实处,无疑要求小学校长的管理理念的转变并将这种新型理念贯彻到学校管理行动当中。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校长也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要求小学校长积极投入到新课程中来,要求他们一改过去的领导方式和家长作风,提倡学校事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使,课程管理和教学管理真正走向民主、开放、和谐的创新境界,使教学管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实际与需要。

一、校长应该是新课程标准的执行者和研究者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迫切要求校长尽快成为新课程标准的执行者和实践者,同时更要求我们校长尽快成为具有主体意识和探求精神的研究者,也就是说,既要比一般教师领先一步准确地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实质,从而忠实地贯彻国家的教育理念和课程意志,又要成为教师群体课程标准研究讨论的平等而又超前的一员,创造性地以研究主体的身份站在较高的层次,努力构建体现新课程教育教学思想的管理模式,引导老师们学习新课标、研究新课标、应用新课标。

新课程标准融入了中外现代和当代许多先进的教学理论、最新的研究成果,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要成为课程标准与教学管理的行家,就必须及时把握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吸取中外有益的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的经验和成果,拓展自己的视野。同时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在正确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去全面的解读研究各学科的课程标准,研究其特点与思路,形成全面的课程观,才能使整个学校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至于偏离新课标要求的轨道。小学校长一般都是某一学科的业务骨干,通常具有较为坚实的学科教学理论和较为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但同时,对于本学科知识的重视往往会导致他们对于课程理论的忽视。作为一名称职的校长,要同时具备学科意识与课程意识,将目光更多地投向课程,更多地从宏观的角度研究作为动态的主体建构的课程体系,更多地关注具有激活和内化知识结构功能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真正实现由学科管理向课程管理的转化,真正构建自己学校的具有自己特点的课程体系,特别是在拓展性课程和探究性课程建构方面,要在认真研究新课标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建立适合本校特点的特色课程。

此外,课程改革目前尚处于实验阶段,课程标准本身可能也还存在着不尽科学、不尽合理之处,以研究者的目光关注课程标准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成效与得失,以期不断完善,这对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无疑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可见,校长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不能光站在标准执行者的立场,不能单纯地以对其条文的简单理解与把握为目的,而应将研究的触觉伸向更为宽广的领域:课程结构、课程资源、课程目标、课程运行、课程评价……只要与课程有关的内容,都值得去关注,去研究。

二、校长应该是教师校本培训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新课程在课程观念、课程结构、课程形式、课程内容及课程组织上都与传统课程有较大区别,有的甚至是相反的做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也有许多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习惯。不同的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的冲突,一定会使教师产生种种疑惑。让在旧的课程体系下培养出来的教师适应新课程体系的要求,并进行新课程体系下的教育教学,教师的角色转变至关重要,而要让老师们真正完成适应新课程体系的角色转变,仅凭几场专家报告是不可能完成的,最重要的、最实际的做法就是基于本校实际和学科课程实际的校本培训与校本研修。而在这一过程中,校长必须担当起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

校本培训,是指立足校本,以学校为主要培训阵地,以在职教师为培训对象,以学校现有的师资和设施为主要培训资源,以切合学校和教师实际需求为主要培训内容,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主要目的培训活动。它介于校外专门的培训机构举办的集中培训与教师个人进行的自学之间,具有更强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可控性。校长在首先接受培训的同时,要自觉肩负起组织教师参加校本培训和培训教师的责任,同时要以参与者的身份积极的参与到教师的培训与研修当中。

实践证明,开展校本培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方式,而校长的身先士卒和积极参与,是真正搞好校本培训的关键因素。近几年来,我校通过开展扎扎实实的校本培训工作,大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速度,老师们已经由理念性的通识培训到可操作的技术培训,现在已经顺利进入了体现在课堂教学改进方面的学科培训,以集体备课与学案是教学研究为载体的学科教学研修,已经进入了可喜的实质性阶段。老师们的整体素质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已经进入了新课标要求的基本轨道。

三、校长应该是教师自主发展的引领者、促进者和服务者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尽可能的释放教师的自自主创造精神,促使教师的自主发展。校长无疑应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好服务。一是尽力为教师的业务进修、教学科研提供方便和保障,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二是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搭建平台,如:聘请教育教学专家或明师为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具体的指导;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开设骨干教师教学论坛,组织骨干教师的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强化教研组、备课组基础建设与活动的日常管理,开展新老教师的结对活动,组织教师撰写个案分析及教学反思等,为教师相互探讨交流提供条件。三是通过深入班组参与具体的教科研活动,强化自己作为教学活动参与者和教学管理责任人的角色定位,促使自己深入课堂,潜心研究教育教学及管理,以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发挥领导者的示范、辐射作用。四是认真搞好校本研究,助推老师们的专业成长和发展,积极引导老师们研究身边的人和事,从小处入手,向大处引发,营造工作及科研的良好氛围,引导老师们善于发现自己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案例,思考、研究探寻其中奥秘,从小问题中引发大启发,从小案例中找出大道理,这就是校本研究的根本所在,更是教师基于本岗位、本专业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孟子曰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校长的积极参与和积极的服务意识,必将引领教师们在新课程理念下快速成长。

四、校长应该是学校文化的继承者和塑造者

校长作为一个学校的领导者,理应成为这个学校发展的总设计师,尽管事实上多数校长还没有这种角色意识,但当一所学校交到校长手中时,党和国家就已经把这所学校如何发展的重任压在了校长的肩上,尽管在不同环境下,可能有许多不以校长意志为转移的事情和问题,但就学校的整体发展来说,校长就是这所学校的设计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存在与发展的生命,学校文化则是学校发展与存在的灵魂。而优秀的学校文化则是该校建校以来几代甚至是几十代人奋斗的结晶,是学校历史的积淀。不管一个学校有多长的历史,都有自己的文化积淀,而校长的角色之一就是要从历史的梳理中提炼出支撑学校发展的基点,找到能支配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这就是学校历史文化的继承。而时代在前进,学校要发展,历史的东西如果没有创新,如果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那它将不断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校长必须将学校文化随着时代的要求而不断发扬光大,这就是一个学校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塑造的问题。新课程、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要求我们要以人的发展为根本,把具体的教育行为化为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为学生的未来着想。这就与我们以往的传统理念、传统做法有了非常大的飞跃,甚至是冲突,东西方先进教育理念和文化的引进,又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教育文化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人们的思想意识有了较大的改变,这就更要求我们校长与时俱进,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根根据新课程理念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历史文化实际,发展、塑造自己的学校文化,丰富自己的学校文化内涵。并把这种文化内化为每个职工的精神追求,这才真正达到了文化管理的境界,进入了自动自发的状态。因此校长对学校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塑造至关重要。

     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学校教学管理问题,是一个非常大的研究课题,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变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研方式、老师角色等都需要发生深刻的变化;教育教学的理念需要进一步更新;学校的管理制度需要重建等等。一个学校只有当把自己的文化变成每个人的追求时,才是学校发展的最佳时期,才是学校创造品牌,成就名校之时。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校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不断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做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者,把自己逐步塑造成为理念新、懂管理、善管理的新型教育专家。

 

 

 

 

编辑:赵建英
评论区
闻圆(2013-5-22 20:39:04)

学习。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五寨县新寨中心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山西省五寨县新寨乡新寨村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